大家肯定都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走進一間屋子,里面的墻壁如果全是綠色的,我們的感覺很舒服,很放松,這其實是我們的大腦在發揮作用。因此,顏色治療一直在發展,應用范圍也在擴大。還有,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會不會像跟著音樂動起來,因為音樂可以使人體產生共振,很多地方也開始推廣音樂療法來治療一些疾病。
一、不要輕視“顏色療法”的治病作用
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卡魯沙市有座醫院,就應用了顏色療法。醫生們讓精神病患者看一塊塊粉紅色的布塊,結果病人安靜下來了。在西雅圖和海軍禁閉所、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納迪諾市青年之家、洛杉磯退伍軍人醫院的精神病房等處,也應用粉紅色去遏止病人的多動和暴力行為,同樣取得了成功。先把精神緊張或狂躁病人關進紅色房間,只呆了5分鐘,病人就平靜下來了,又過了5分鐘,有的病人竟呼呼入睡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顏色治療又有了新的發展,應用范圍也有所擴大。美國醫生對3萬名有黃疽癥的初生嬰兒用藍色光治療,效果奇佳。在蘇聯,一些學校里的白色燈泡被換成了紫色燈泡,據說,紫顏色可以啟迪學生們的智慧。
顏色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有人研究指出,顏色能影響人的腦電波。在可見光范圍內的顏色有250萬種之多,每一種顏色都能發生一種電磁波,這些刺激通過神經渠道,傳遞到大腦下面的“松果體”和腦下垂體,這兩個腺體就會分泌激素來影響整個身體,并能達到治病作用。據研究得知,橙色能刺激食欲,黑色使人壓抑,綠色使人輕松,白色使人心情開闊。研究人員還指出,患有心臟病的人不喜歡紅色,胃潰瘍者不喜歡綠色。
二、不要輕視“音樂療法”的治病作用
西歐某些國家的大學里已設立音樂醫療系,專門培養從事音樂療法、推廣音樂療法的人材,這是值得借鑒的。
國外有人制定若干可治反常心理情緒的樂曲,現摘錄幾則如下,供讀者參考:
失眠者可聽莫扎特的《催眠曲》、門德爾松的《仲夏之夜》、德彪西的《鋼琴協奏曲:夢》等。
憂郁者可聽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b小調》、格什文的《勃魯調試狂想曲》等。
悲觀者可聽海頓的清唱劇《創世紀》、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d小調《悲愴》、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e小調《命 運》第一樂章等。
不安者可聽巴赫的幻想曲和賦格曲。
疲乏者可聽海頓的組曲《水上音樂》、德彪西的管弦樂組曲《大海》等。
為增進食欲可聽莫扎特套曲。
為增強信心可聽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變G大調《皇帝》、奧涅格的管弦樂《太平洋231》等。
三、不要以為優美的音樂無益于健康
美國醫學博士阿特拉斯,對35名已故世界著名音樂指揮家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些人的壽命都比較長。他認為,一個人終生喜愛音樂,可能是長壽的秘訣。為什么音樂對人有那么多奇妙的作用呢?
原來,聲音來源于振動,人體本身就是由大量振動系統構成的。心臟的跳動,肺和胃的周期性收縮,腸的蠕動,聲帶的振動,都有各自的特定頻率。外界一定頻率的振動作用于人體后,人體有關部分會產生共振現象,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益于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的傳導,使人體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
四、不要輕視音樂的治病功能
音樂是一種波動,它既可以影響人的感情,還可以使人體產生共振、音樂具有多種不同的節奏,而人體活動對于音樂節奏具有明顯的跟隨作用,因此音樂節奏的變化可以帶動并調節人體的生理節奏,所以有的醫生精心挑選各種不同節奏的樂曲,以供不同的患者使用。
音樂治療往往需要配合藥物或其他療法。音樂的治療作用一方面通過音樂的藝術感染力,作用于感情,以情導理,既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還可消除精神上的滯阻;
另一方面通過音樂的物理作用,以特定的頻率、聲壓直接作用于人體器官,如對心臟或聽覺器官的作用。音樂治療常常還可以配合某種舞蹈動作進行,使音樂舞蹈的美感作用于心理,而動作可使肌體得到鍛煉。它與體療、理療、職業療法都很接近,常常可以結合起來。音樂治療也是康復醫學的一部分。
五、不要常聽搖擺舞音樂
搖擺舞音樂是一種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的慢性致毒劑。紐約的著名醫生戴蒙德教授研究了兩萬次搖擺舞合奏曲的錄音,結果證明,這種音樂音質高、節奏狂熱,對人的心臟和血管自然節律的平衡有破壞作用,會使心臟機能日益減弱,并且降低人體抗病能力,使之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所以,不要輕視顏色和音樂的強大功能,顏色和音樂對疾病治療也是有一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