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振動』(Everything in life is“vibration”)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名言。
自然界的兩種物體如果振動頻率一致,能出現諧振共鳴,也就是通俗上說的共振。(聲明一點:是“振動”而不是“震動”)
萬事萬物都有振動頻率,我們人體自然也不例外。我們身體的每個器官也有自己的頻率,譬如大腦也有自身的頻率。
在《極簡宇宙》這本書里,介紹了我們人擁有的幾種腦波。
“當我們處于阿爾法腦波這一階段時,將會感到放松。相對的大腦獲得的能量較高,也不會過度地處理信息,身心能量耗費最少,促使身心得到整合,進入學習與思考的最佳狀態。
而長期聽所謂的阿爾法腦波音樂開發大腦、促進睡眠基本上都是偽科學。首先音樂是一種聲波,而腦波是一種電磁波,其次阿爾法腦波處于人聽不到的頻率。
很多早教機構宣傳使用的阿爾法腦波音樂其實都是輕音樂,算是“白噪音”的一種(就像風聲、海浪聲,或者雨水拍打樹葉的聲音)。
并不是說沒有方法使大腦進入阿爾法腦波狀態,網上有許多關于腦電波鎮痛催眠的頭箍(真實性有待考究),但也要借助額外的儀器才能實現,而不是一段音樂。
共振的原理在生活中也得到了許多應用,有許多醫療的儀器和裝置也要利用共振原理來制造,譬如核磁共振設備和超聲波碎石等等。
但世界上的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最宏觀常見的負面影響就是地震。當一地震源(板塊擠壓碰撞)釋放能量之后,地球的共振振動在不再受力的方式下持續,就產生了地震波,從而毀滅地表的人和物。
而從生活上來講,沒有共振就沒有音樂。以前有段時間傳得很火的世界級禁曲《黑色星期五》(純音樂,原版早銷毀了,能聽到的基本都是假的)。
據傳它是利用了低于20Hz的次聲波(人只能聽到20~20000Hz,而且這是1932年誕生,真實性存疑頗多),來產生共振刺激大腦,通過聽不到的聲音從而增加人自殺的傾向。
“從理論上來講,很多頻率的次聲波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0.01~20Hz)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最嚴重的結果就是使人的心臟及其它內臟劇烈抖動,以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
以前在某個小說故事中看到過一種令人驚嘆的暗殺手法,把一種與被害人心臟頻率相近的共振器,藏在一個會被貼身攜帶的貴重物品中,然后送給被害人。
被害人初期只是感覺心臟不舒服,后來在不知不覺中就突發心臟病而暴斃,最后成為了一樁懸案。
但這也僅僅只是虛構,大部分次聲波武器都是被炒作夸大了。或許現在我們還不能用次聲波制造武器,可這種潛在危害仍不能忽視。不然到最后毀滅人類的,可能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