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華夏生命科學腦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永利博士在深圳國際精準醫療峰會上首次分享“無創腦波慢病管理技術”,并向外界展示無創修復糖尿病案例的實際效果。這一跨時代的創舉瞬間引發了全場的熱議,人們在仰望驚嘆的背后,意味著一場新革命的到來,無創康復腦波技術的臨床實踐和推廣將拉開全新的帷幕。
華夏生命科學腦科學研究所所長 楊永利博士
成果是大眾可見的,而未見的是楊永利博士16年在無創康復腦波技術研究領域堅持不斷的歷程。
進入無創腦波技術領域:至孝
早在2001年,楊永利的母親不幸身患糖尿病,已經病危至晚期,引發了嚴重的心肌梗死等危癥,一度被醫院判定“無藥可救”,甚至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天性中從不愿向命運低頭的楊永利并沒有因此而放棄,為了至親摯愛,他放下手中一切,開始頻繁往返國內外尋求治療方案。
“求醫”過程中,楊永利因緣接觸了當時國際上遙遙領先的無創康復腦波技術,通過嚴謹考察,楊永利斷定這種無痛無創療法將會是糖尿病人最佳的治療方式,并當即決定為母親采用腦波診療。在積極配合治療的過程里,母親的病情開始逐漸好轉。經過近1年的康復治療,母親的心梗并發癥和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身體各項機能指標逐步恢復正常,就連醫生都連連驚嘆這樣的奇跡。
楊永利博士與母親合影
時光走過了16個年頭,常年使用腦波技術做修復的母親氣色紅潤,即便現在八十多歲的高齡,還常常被人認為是六十多歲。當時正是看到母親巨大的改變,觸動了楊永利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畏,他毅然放棄金融機構的領導職位,轉型走進腦波診療研究領域。
每每回憶起這段經歷,楊永利總是感慨:“挽救糖尿病患者生命的辦法一定不是金錢,而是醫療技術。我們要給大家的,不僅僅是解決疾病的痛楚,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獲得真正優質的生命體驗!”
開啟智能診療新時代:至新
2007年,楊永利帶領大易集團醫療團隊開展了第一例糖尿病臨床治愈案例,并大獲成功。到2014年,無創康復腦波慢病管理技術已經可以調節人體的胰島代償功能,無創、無藥、無損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愈。
這意味著楊永利博士以及大易集團開創了腦波診療的一個細分領域,并且這一領域率先成熟可應用、可推廣。
為了更容易理解“無創康復腦波慢病管理技術”這項新興技術,楊永利在采訪中對這項技術進行了詳細解釋:“無創康復腦波慢病管理技術是由腦科學智能健康管理系統終端發出共振波,通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探測人體超低頻生物波信號頻率,與系統數據庫正常的頻率比對和分析,從而判斷身體狀況,并以標準頻率的腦波對非正常身體狀況進行修復、健康干預。”
大易無創慢病管理體驗館
接受“無創腦波治療糖尿病技術”的患者,他們對于這項技術感受如何呢?
“好像在冥冥之中有種力量,雖然我們對其一無所知,但是它能夠做到‘病除’。”一位具有十年糖尿病歷史、接受無創腦波技術康復的患者說道。
不僅僅是糖尿病患者,隨著楊永利博士無創腦波技術研究的推進,受益的群體包括腦栓患者、腦梗患者、前列腺患者、婦科炎癥患者等等。
在楊博士關于醫療未來的構想中,無創腦波技術會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首先對超過3400多種慢性病進行精準的管理和康復;第二個階段,形成腦波物聯網,無創腦波技術像家電產品一樣,成為家庭必備,及時告知家庭成員的各類疾病的發生和變化;而最終的階段是人類大腦具有了對疾病的自愈能力,無需外界介入,可以感知疾病和治愈疾病。”楊博士解釋說。
“目前大易集團正處于第一個階段和第二個階段之間,例如大易集團創辦的無創慢病管理體驗館,現在已經在多個城市落地,開始布局無創腦波技術物聯網。”
一項智能醫療新技術的發布、一項糖尿病臨床診療數據的公開、一項針對多病癥的精準診療方法的面世,以高調的姿態、洪亮的聲音向世界宣布——一個醫療新時代正在來臨。
四大病癥患者將受益:至愛
根據楊永利博士的介紹,無創康復腦波慢病管理技術不僅僅是針對糖尿病有效,其對心腦血管、前列腺和婦科炎癥同樣有效。
“這四大病癥也是無創康復腦波慢病管理技術的主要治療領域。”楊永利博士說道。
目前很多借助移動互聯網形成慢病管理慢病平臺,都由于不致命、治療周期長、健康管理的效果不明顯等特點,患者的“依從性”會大幅度下降,甚至久病成醫。慢病管理app提供的健康數據記錄、醫患輕問診、用藥及生活習慣指導、病友社區等功能,已經無法黏住患者。
且不說由于慢病發病原因復雜,大多數app僅以血糖血壓等簡單指標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的不科學性,隨著患者依從度的降低,不再有動力完整記錄數據,此時的app甚至連記事本的價值都無法體現,后面的方案依從也無法談及,也就無法體現平臺給出的健康管理方案的效果了。
“而大易健康要做的,就是第一時間用互聯網給到患者有效的康愈方案。先解決病痛,再來看數據!在不改變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我們就是不斷地為患者提升自己生命的體驗。”楊博士說。
從楊博士的言語中,表面上看是在無創康復腦波慢病管理技術的作用、是在說大易健康的未來志向,而實際上,這不過是楊博士“大愛”的產物。有愛、有力、有智,才能鑄就大愛。
大愛體現在大處,也體現了在小處。
十多年來,楊博士多次對有困難的人伸出援手,常常免費為深受疾病困苦的人進行治療。做企業這幾年,他不僅照顧員工,還常常施以援手照顧員工的家人,經常給一些補助和支持。
大愛無疆、小愛隨手。這就是楊永利博士對“愛”的理解。
無創腦波診療困局:至慈
在過去從事腦波研究和應用的十幾年時間里,楊永利博士遭受的質疑和駁斥,數不勝數。
有私下的。有一次楊博士給一名癱瘓病人治療,患者全家人都不相信,指著他的鼻子罵他是騙子,足足罵了一個鐘頭,這一個鐘頭里他都含笑不語,等大家氣消了,他就淡淡的說了一句,“如果你們罵完了,我就準備開始給病人治療了。”
也有公開的。在國內多次學術交流活動中,或是科研項目申報的過程中,楊博士的研究或是遭受批評,或是申報項目被拒絕。這不免讓人想起曾經的馬云,在做客央視訪談節目的時候,直接被主持人指責為騙子。
對于外界的質疑,楊博士有清醒的看待。“三個原因,一是腦波技術被納入一種醫療方法,美國不過20年時間,中國不過10年,大家需要一個認知的過程;二是我國學術固化一直就很嚴重,對于超越當前技術水平的新技術,總是以排斥的眼光看;三是國內的醫療機構和政策,也欠缺對腦波醫療的關注以及前瞻視界。”楊博士說道。
從言語顯而易見,關于外界對腦波技術的質疑,楊博士既從未怨天,也從未尤人。而是用“實證”說話。
楊博士悉心為客戶做篩查康復的指導
目前,全國有超過十多家醫療機構在與大易開展臨床合作,采用“無創腦波治療糖尿病技術”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這些機構之所以愿意合作,是因為看到了無創腦波技術治愈了首個糖尿病患者,然后是第二個,第三個……,合作由此展開。
例如,大易集團在上海的合作伙伴,其合作伙伴初衷就是因為經過楊博士的腦波診療,該合作伙伴臥床八年的母親,可以直立行走。于是,其開始表達強烈的合作意愿。目前,該合作伙伴已經是上海最大的合作商。
目前,已經有多個醫療學術組織和醫療會議舉辦方向楊永利博士發出邀請函,邀請其登臺介紹無創腦波診療技術在慢病管理方面的技術成果和研究進展。楊博士接受深圳國際精準醫療峰會,就是從眾多邀請函中選定的。“我始終認為我是一名研究者,寧愿多做事,而不是多說話。”楊博士說。
不過,楊博士也意識到了患者對腦波技術的需求的迫切性以及腦波技術推廣緩慢之間的矛盾。基于此,楊博士近年來,多次向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呼吁——正視無創腦波慢病管理技術、加速應用和推廣無創腦波慢病管理技術。
這些訴求正在得到醫院、政府部門和學術界的回應。例如2017年8月,楊博士與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Luc Montagnier教授進行學術交流,而這樣的交流活動就是由政府機構促成的。
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Luc Montagnier
“這就說明政府、醫療機構和學界開始重視腦波診療,但是重視程度還不夠。”楊博士直言。
楊博士的急切已經超出了一名嚴謹醫療技術研究者應該秉持的心態上限。原因可能需要從16年前去尋找——讓親人、身邊人、更多人得到醫治,讓國人、人類遠離惡癥,保持健康。
這是醫者慈心,這才是包括腦波慢病管理等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最初動力,這才是推動人類進步和健康的最終力量。“無論醫療技術多么強大,終究抵不過愛和仁慈。”說這話時楊永利博士眼光灼灼,似乎這條道路上過去的眾多艱難不過云煙爾爾。